兒童矯正不能拖!許多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在換牙期或成長過程中,牙齒排列不整齊,甚至出現上下咬合不對稱的情況。這種現象被稱為「咬合不正」,不僅影響外觀,更可能對孩子的口腔健康與日常生活帶來長期影響,例如咀嚼困難、發音問題等,甚至影響下頜的正常發育,進而影響面部輪廓。因此了解小孩咬合不正的成因與症狀,並及早尋求適當的矯正方式,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。
小孩咬合不正的兩大主要成因
小孩咬合不正的發生原因主要可分為「遺傳因素」與「後天習慣」兩大類,這兩者可能單獨或共同影響孩子的牙齒發育。
1. 遺傳因素
遺傳在小孩的咬合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如果家族中有長輩曾經出現牙齒排列不整、暴牙、地包天等問題,孩子較有可能遺傳這些特徵。這主要是因為基因決定了牙齒的大小、顎骨的形狀以及牙齒與顎骨的比例。
以下是遺傳因素影響咬合不正的幾種常見情況:
- 顎骨發育異常:有些孩子的上下顎骨發育比例不均衡,可能導致咬合錯誤,例如上顎過度發育形成暴牙,或下顎過度發育造成反咬合(地包天)。
- 牙齒大小與顎骨比例不匹配:當孩子的牙齒過大或顎骨較小時,牙齒可能會擁擠、排列不整齊,導致咬合問題。
- 家族性牙齒排列問題:有些家族成員可能天生就有牙齒排列不整的情況,如牙縫過大或牙齒過度擁擠,這種情形也容易遺傳給下一代。
2. 後天習慣
除了遺傳因素,孩子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影響咬合發育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不良習慣,可能導致小孩咬合不正:
- 長期使用奶嘴或吸吮手指:若孩子在2歲以上仍然頻繁吸吮手指或奶嘴,可能會影響上顎與下顎的發育,導致暴牙或前牙開咬(上下門牙無法正常閉合)。
- 舌頭推擠牙齒:有些孩子在吞嚥時會用舌頭頂住前牙,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牙齒前凸或上下牙齒無法緊密咬合。
- 口呼吸習慣:因過敏性鼻炎或鼻腔阻塞問題,許多孩子習慣用嘴巴呼吸,這可能影響上顎發育,使顎骨變窄,導致牙齒擁擠或咬合不正。
- 咀嚼習慣不均衡:如果孩子習慣只用單側牙齒咀嚼食物,可能會影響下顎發育,導致左右臉部不對稱,進而影響整體咬合。
小孩咬合不正的常見症狀
咬合不正的表現因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,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症狀,家長可以作為判斷依據:
- 牙齒排列不整齊:
當孩子的牙齒歪斜、擁擠或出現縫隙過大的情況時,可能表示咬合異常。牙齒擁擠可能導致刷牙時難以清潔乾淨,進而增加蛀牙與牙周病的風險。
- 暴牙或地包天:
如果孩子的上排門牙明顯前凸,或下排門牙包住上排門牙,可能是上顎或下顎發育異常導致的咬合問題。這不僅影響外觀,還可能影響咀嚼效率與說話的清晰度。
- 咀嚼困難:
當孩子吃飯時經常咬到舌頭或咬合不順,可能是因為牙齒排列異常影響了正常的咀嚼功能。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消化問題,甚至影響營養吸收。
- 發音問題:
某些咬合不正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牙齒位置影響舌頭運動,而出現發音不清的情況。例如,「s」、「z」或「sh」等音可能會變得含糊不清,影響語言發展。
- 臉部不對稱:
當孩子的下顎發育不平衡,可能會導致左右臉部外觀不對稱,這通常與單側咀嚼習慣有關。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顏面發育,甚至影響咀嚼肌肉的發展。
小孩咬合不正的解決方法
如果發現孩子有咬合不正的情況,家長可以考慮以下幾種解決方案,以幫助孩子改善牙齒排列並預防未來口腔健康問題。
1. 早期矯正治療
如果孩子的咬合問題較嚴重,建議家長在換牙期(約 6~12 歲)時帶孩子進行牙齒矯正評估。把握矯正黃金期可以引導顎骨正常發育,避免未來需要更複雜的矯正治療。
2. 矯正器治療
根據孩子的牙齒狀況,牙醫可能會建議配戴兒童矯正器,例如傳統牙套、隱形牙套或功能性矯正器。這些裝置可以調整牙齒排列,改善咬合問題。
3. 改善不良口腔習慣
如果咬合不正是由於後天習慣造成的,例如吸吮手指或口呼吸,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改掉這些習慣,並可以透過語言治療或肌功能訓練來改善口腔肌肉的使用方式。
4. 均衡飲食與良好口腔護理
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有助於牙齒與顎骨的健康發育。此外,確保孩子養成良好的刷牙與使用牙線的習慣,避免蛀牙與牙周問題影響牙齒排列。
小孩咬合不正的問題若能及早發現並處理,不僅能改善牙齒排列,還能預防日後可能衍生的口腔與健康問題,家長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換牙與發育狀況,並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。此外,若發現孩子有咬合不正的症狀,應諮詢專業牙醫,在矯正黃金期透過適當的矯正方式來確保孩子的牙齒健康。
延伸閱讀>>>
牙齒矯正黃金期超重要!兒童幾歲開始最適合?矯正之前一定要知道的事
MRC矯正值得做嗎?和兒童隱適美差在哪?原理、費用與優缺點一篇讀懂!